當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爆發,帶來的是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數字蝶變”,從數據開發應用持續釋放新動能,到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創造新可能,數字中國建設大步前進。
雨果說:“地球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個時代已經到來的想法?!?/p>
當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爆發,帶來的是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數字蝶變”,從數據開發應用持續釋放新動能,到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創造新可能,數字中國建設大步前進。
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對GDP的貢獻為55%,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大門也已悄悄開啟,但數字經濟重構的,絕不僅僅是制造和消費,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工業,還包括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那么,下一步我國的第三產業該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院士為您深入解讀。
鄔賀銓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未來最有價值的產品是服務。
目前我國服務業的地位如何?
鄔賀銓說:“中國的整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50%,但整個生產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大概只有15%到20%。發達國家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70%,生產型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例也是70%,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生產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50%,比我國高出30多個百分點?!?/p>
(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占GDP的比重為51.6%,超過第二產業11.1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服務業增加值比前一年增長8.0%,高于全國GDP增長1.1個百分點,連續5年增速高于第二產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前一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鄔賀銓表示,如果中國能夠在生產型服務業上多提高10個百分點,就可以給中國帶來12萬億元的經濟增長價值,也帶來2500萬人就業。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
實際上,這樣的向好跡象在2018年同樣得以延續。根據數據,今年1—2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比2017年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0.8個百分點,服務業繼續領跑國民經濟增長。
盡管近年來制造業出現回暖跡象且前景喜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服務業正肩負起經濟下行壓力下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向前的主要動力之一。推進服務業高效發展,企業又該如何發力呢?
鄔賀銓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在國外一些公司,服務業已經是它主要收入。通用電氣公司是做飛機發動機的,可是它現在賣發動機的收入只占30%,而為發動機提供維修保障服務占到70%。還有一個做發動機的公司——羅爾斯.羅伊斯,它的發動機不要錢,按航空公司安全飛行小時數收費,這樣它的發動機市場占有率就很高了?!?/p>
鄔賀銓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講到,對于整個產業的方向,有一個美國企業家說過三句話:硬件創造的價值體現在軟件,網絡連接的價值體現在云,而商業模式的價值體現在服務。他認為,我國也要研制高端服務發展,讓整個經濟更健康。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5月31日 CCTV-2 財經頻道 21:48 《中國經濟大講堂》,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院士為您全面解析《互聯網如何顛覆產業模式?》